紅媚書韵艷凝香
一一品评恩師嘉瑞夫子暨其珍藏的清代名硯《生春紅》
立雪傳人、 當代游夫子、嘉瑞恩師,永泰人也。自幼偷窺私熟,凭籍<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决定未來>的摯着理想,走出大山巫山境,以規矩自達《方圓》。成才後,参加工作,為官清正,積科員乃至正廳,乃筆耕不輟、游藝<三余>。退休後,為了<留住傳統、守望鄉愁、傳承文明>,而创辦《立雪書院》。今巳逾八十高龄的恩師,認認真真地、嚴肅地回答自已人生的<三問>:
即﹤走出大山为了什么?
参加工作做了什么?
退休後留下什么?
這是智者的思考,因而無愧于<立雪傳人>;
这是革命者的思考,因而無愧地写下先苦後甜、艱苦創業的名篇《苦筍颂》;
這是學者的思考,因而《立雪書院》已無愧地成為當今社會针砭浮躁之時敝而傳播海内外的新儒學現象!!!
嘉瑞恩師真無愧於立雪傳人、當代游夫子!!!
而且,多年來,立雪書院更是為文明中華留住許許多多文化之奇珍異寶!
今天,品評書院中的<士硯齋>。
恩師取名<士硯>,顧名思義,讀書致士必須勤耕筆山,苦研硯海,因而恩師在《立雪書院》園中特地開辟了《筆山》與《硯海》景觀。
恩師是宋開<道南理學>之首創的游酢之廿八代傅人,祖上留下<立雪程門裔,步雲秘省家>對聯,自然與<硯田>结下不世之缘。雖然自清乾隆而後已不繼,但在恩師成才的自我意識中,<硯藏>,一直是老人家的知已和最爱!因而,《硯海》之士硯,陪伴他成為福建省 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而且,收藏<古硯>數百方,足見恩師對<子田孫耕>的熱切守望。
記得廿多年前,當夫子再三考驗我两年後,决定收我入游門時,恩師當面題铭贈硯,是我一生難忘的拜師儀式......
每當恩師談硯,總是神彩奕奕,如數家珍!
既有碩大無比丶以瞳見多的人形瞳九龍端硯,也有小如姆指头的徽形歙硯,既有秦汉石硯,也有唐宋元明请各時期、各材質的硯田,林林總總,總總林林,令恩師游夫子愛不擇手......
其中,<生春紅>紫端硯,猶令恩師捧為至寶。
一者,出自清康熙年間吴門顧二娘傑作。顧是當時最為知名的制硯大家,可謂<一硯難求>!而她却專門為黄任(莘田)特制两方,足見黄在端縣令上,與顧交往之深厚!
其二,黄莘田是永泰人,其老家正与恩师游夫子的巫山境相距四五十里,莘田藏硯為<十硯軒>,因有顧硯二方而得天下第一;而恩師藏硯曰<士硯齋>,得祖上珍藏,又遍集天下名士之古硯,可謂異代雙藏家。
其三,乾隆皇帝于御筆題詩聖贊莘田<十硯軒>藏硯:
書窗恒是伴南人,
活眼一如月沼涵。
十硯軒珍得其二,
半欣聚古半懷魂。
史料載:乾隆帝獨得莘田所藏顧二娘特制的两方硯之一的<舊端石方形硯>,而賦此詩,足見乾隆帝視其為至珍至貴。乾隆時,另一方已流入民間,而後,史學家也一再認定。
流失民間的是《生春紅》,早傳聞臺北故宫收藏名硯《生春紅》之說,但失却史學証據也。
立雪書院<士硯齋>家藏永泰老鄉黄任莘田之《生春紅》,長方形,長20厘米,寬12厘米,厚2.6厘米。硯池琢海龍紋,硯背下部制一才女坐一書案,案上陳列書册文房四寶,窗外芭叶相媚,<吴門顧二娘制>落款其中。硯背上部刻有莘田铭<小窗書幌相嫵媚,令君曉夢生春紅>。落款為<莘田識>。
此方<生春紅>硯正是乾隆圣題《舊端石方形硯》:<十硯軒珍藏其二>之一的另一方。跨越四百多年,永泰異代兩珍藏,彌足其實,彌足其珍貴。
附:
鶴冠.七律
立雪書院藏生春紅
<立>詩聖贊<莘>田揚,
<雪>化研磨<顧>二娘。
<書>案筆山<嘉>永泰,
<院>園硯海<瑞>長祥。
<藏>津納福<龍>泉湧,
<生>氣含煙<翰>墨彰。
<春>滴芭蕉<驚>曉夢,
<紅>媚書韵<艷>凝香。
立雪傳人當代游夫子之大弟子、雪書院南院院長洪榮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