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书院动态 -> 书院新闻 -> 详细

立雪书院掌门人游嘉瑞

《海峡瞭望》杂志报道立雪书院掌门人游嘉瑞

作者:冬九 | 文章来源:海峡瞭望 | 阅读数:1013 | 发布人:曾斌 | 发布部门: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2-06-26 09:07
[图文] 更新时间:2022-06-26 13:21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题注:《海峡瞭望》杂志由中共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主办。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记载:“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此即“程门立雪”成语的由来。文中游、杨二人即游酢和杨时,杨时是北宋名闻天下的大学者,另一位游酢,是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人,是闽学宗师, 北宋著名理学家。

        作为“程门立雪”主人翁之一,又是福建人,我们好奇,游酢的后裔今何在?据其族谱考证,其中一支在今永泰县。“本人正是游酢念八裔孙。”游嘉瑞自豪地说。为传承立雪精神,他成立了立雪书院,以传先人遗风,至今年,正好二十载。

        游嘉瑞,福建永泰人,字山川,号立雪堂,福建省委统战部原主持工作副部长,退休后于2002年创建立雪书院,系海峡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闽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如今日是米寿的游嘉瑞老当益壮,壮心不已,要继续把立香精神发扬光大。日前,在立雪书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他接受本刊专访,讲述立雪书院二十年的艰辛与光辉。

论立雪

        游嘉瑞一辈子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山里走出来为了什么,工作中干了什么,退下岗位后留下什么?"游嘉瑞幼年家贫,嗜苦笋长大,煅就了他的苦等精神,也就有了日后的《苦笋颂》。步入社会从政后廉政为民,造福百姓,体恤家乡。早年,时当赵学敏上任福州市委书记,请游嘉瑞几位座谈,游嘉瑞说:“永泰贫困县,要致富,先修福永公路。”不到一周,赵到永泰召开县委常委会提出“你们乡贤游嘉瑞提出永泰要脱贫,先修福(州)永(泰)公路。”修了一年闽侯段卡脖子,恰好游嘉瑞同管财政的潘心城(时任副省长)  去永泰考察,潘见状,当场请来了闽侯县委书记张秋决定省、市、县(闽侯)各拿 800 万元,限年底通车。福永公路成为永泰走出大门的主要通道,推动永泰经济产业发展,一时传为佳话。 

        退休之后,游嘉瑞用稿费储蓄和在香港出售书法艺术作品所得筹建立雪书院。要留下什么呢?他的回答是,“留下传统文化,留下立雪精神,留下苦笋精神,留下尊师重教精神”,这正是创办立雪书院的宗旨。

        多年来,游嘉瑞研究、感悟、传承“程门立雪”精神并发扬光大。他出版有《论程门立雪》《游酢新论》等多部专门学术研究著作,并为“程门立雪传说”列入非遗提供了详实材料。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2017]号文件将《程门立雪传说》文学作品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游嘉瑞成为第一传承人。游说,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历朝历代皇明都需要老师,“程门立雪”精神的实质就是尊师重教精神。

        走进位于永泰县城关小东坑的立雪书院,大樟溪之畔、龙峰山之上,青山绿水间的建筑群古今结合,或石墙琉璃碧瓦,或白墙灰瓦。从叠立山崖石阶拾级而上卵石铺道,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竹林成荫,空气清新。

        游嘉瑞神情飘逸地为来者介绍道,立雪书院置有游山川艺术馆、雪梅居、竹林馆、道南轩、聚仙园、状元宫、八角楼、耕读亭。展厅收藏丰富,有如一部巨著《榴花梦》,游嘉瑞与吴冠中合作《荷花图》,游嘉瑞独创《案头摩崖石刻》,数百件字画,数百件古砚,近千件陶瓷,近万卷古籍线装书,数百架算盘……

        20年来,雪立书院接待过百万游客,举办无数场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数十万,尤以台港澳大、中学学生游学研修学活动,让两岸学子感召“程门立雪”的精神内涵,立志发奋、感悟人生。

苦笋颂

        “余生平嗜笋,尤嗜苦笋。或曰是不可食,食之召痼疾,使人萎而瘠。余不然其说。”“因生于松竹之乡冬春之际,群笋竞出,随意取食,先喜甜而厌苦至下放山区,始尝苦笋,弥觉苦中有味,苦中生甜,且此物裨益于身心可谓多矣。” (《苦笋颂》)
谈起立雪精神,那就不得不谈游嘉瑞的《苦笋颂》。对游来说,从小吃大到的苦笋,它所蕴含的“吃苦”精神、“苦中生甜”辩证哲理,是他信奉的人生信条,也是与尊师重教的“立雪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的学问之道、立业之本。“承日月之精华,汲大地之灵光。苦笋质密而纤短,清热燥湿,利肝明目。况良药苦口利于病, 利于病,持此物以喻爱国诤谏之士,进雅言,献良策,兴利除弊,惟有创业之苦,始知兴业之甘。”(《苦笋颂》)  苦笋先苦后甜的物性气质成为激发游嘉瑞奋发向上,不 断精进的不竭精神源泉。

        因此,立雪书院以苦笋之道立院。他在《苦笋颂》中写道,“悟苦笋之道,立雪书院立者是也。常思苦笋能成竹,斯院立雪世代传也。”立雪书院在20多年前,选址永泰龙峰山,龙峰山是大樟溪立起的石头山,当年修福(州)永(泰)公路时,炸石一大片,山头一片狼迹杂草树木丛生,一块十平方米的平地都没有,也没有公路,靠在溪边石头凿成脚印踩印举步而行。在这样的地形建造立雪书院,大家看了都摇头。劈草丈量土地的农民工说,“哪能找到一块地盖房子?”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看了地形,说“这简直不是人能做的,只能神仙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游嘉瑞发扬他的“苦笋颂”精神,硬是在荒山野林间建起了立雪书院。

        如今的立雪书院,既具有古代书院之风韵,更具现代书院之内涵。游嘉瑞说,“积学储宝,止于至善”是立雪书院宗旨,“苦笋”为立雪书院精神,立雪书院也要靠“苦笋”精神,代代相传。

        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曾说,创建立雪书院靠“苦笋颂”,“苦笋颂”是传世之作,靠“苦笋颂”传承发展立雪书院如同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世代相传。福建省政协常委秘书长陆开锦说,立雪书院是一座文化地标,也是游山川的一块公德碑。

新闽学

        立雪书院以发展新闽学为立院之命。二十年春华,二十载秋实。如今立雪书院已建设成为德育基地、海峡文化交流平台、旅游胜地,是全国书香之家,福州十大书香门第。每年举办各种讲学论道、研学活动、文化艺术展览、两岸交流活动等,成为弘扬新闽学的重要场所之一。

        二十年来,游嘉瑞创立了“游学”文化。他出版了《论程门立雪》、《游酢新论》、《立雪传人游嘉瑞》、《游学文化论文集》、《游嘉瑞书法艺术作品集》、《立书院二十年》、《巫山胜景巫山理学村》、《海峡姓望族游氏》等几十部著作,这些构成了他的“游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十年来,游嘉瑞致力于光大闽学文化。他常说,发展新闽学,建设新福建”。在立雪书院,学子们就感受新闽学的文化魅力,比如感悟“耕读亭”,勤奋书书;感悟“苦笋颂”,艰苦奋斗一生;感悟“三余读书”,珍惜时间读好书;感悟状元精神,确定读书奋斗目标;感悟游山川,认知立雪传人游嘉瑞,学会做人做事;感 悟“善”文化,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感悟游嘉瑞书法,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二十年来,立雪书院的影响力遍地开花。相继成 立了晋江市立雪书院南院,深圳“立雪阳阁”,台湾与 澳门“立雪轩”,香港“方圆书院”,菲律宾“立雪居”“立雪觉明堂”,新加坡“立雪慈善堂”,广东“立雪书院珠玑巷院”,福州立雪书院“鼓山院”、“万佛寺立雪书院”、“耕读书院”,泉州“华光立雪书院”   莆田“立雪书院壶兰院”,三明“立雪书院灵台山院””立雪书院紫云院”,重庆“立雪书院”,日本“东京立雪书院”,湖南“立雪书院湘院”等。目前漳州、宁德、武夷山、冠豸山立雪书院也在筹建中……游嘉瑞笑称,古有岳麓书院朱(喜)张(轼)会讲,今有立雪书院与立雪书院湘院的游(嘉瑞)杜(钢建)会讲。

        杜钢建是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湖南游酢研究会会长、新儒学代表。他评价立雪书院时说:“游氏从不曾断过。 春秋时期的游吉(当朝与孔子齐名),到宋代的游酢,再到当今游嘉瑞先生,在中华儒学文化的发展中,承上启下,推波助浪,功不可没。我作为游嘉瑞编外弟子,有机会向立雪书院学习,了解游学文化,丰富自己,实乃幸事。" 

话两岸

        福建省姓氏源研究会会长,这是游嘉瑞的另一个头衔。他促成了当年两岸姓氏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为两岸姓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据他介绍,台湾游姓宗亲有15万人之众,1996年他率团去台湾交流时,在 台湾举办了游氏宗亲会,台湾民进党员、现任台湾民 意机构负责人的游锡堃当时参加了宗亲会。游锡堃是 游氏宗族的第29代子孙,而游嘉瑞是游氏宗族的第28代子孙,游锡堃恭恭敬敬称游嘉瑞为宗长,并称,“不  管我们政见如何,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都姓游,游氏宗族的后代。”游嘉瑞说,游锡堃是铁杆“台独”份子,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头是岸。破冰之旅后,两岸姓氏交流活动日甚,直到现在,海峡两岸“百姓论坛”每年都举办       

        这些年,立雪书院为两岸文化交流也不遗余力 曾多次举办两岸青年学生研学活动,是闽台文化交流的  重要平台之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游嘉瑞表示, 教化立国的观念在中国数千年一以贯之,成为中国社会 的支撑力量,也成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质,立雪书院致力于打造成为本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两岸交流平台在弘扬新闽学、闽台文化交流中,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 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筑中国梦,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700298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