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书院动态 -> 书院新闻 -> 详细

龙的传人精神与立雪书院

作者:游嘉瑞 | 文章来源:立雪书院 | 阅读数:295 | 发布人:曾斌 | 发布部门: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4-06-16 20:33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象征。龙精神,深深的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崇拜龙,渴望龙的庇佑,我们描摹龙,把龙当作一种精神神圣的存在。龙是中华优秀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华夏先祖们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的化身,是华夏先民谋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表达。龙,寄托了我们先祖先辈对大自然的敬畏,也寄托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龙的精神,传承了年轮,一代又一代,今天依然是我们全球炎黄子孙骄傲、自豪和自信的存在,是全球华人华族华裔团结共荣,面向未来的旗帜。多年来,余致力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办立雪书院,推动立雪文化南传东去西走北归,在与诸多文化的交融、碰撞中,立雪文化与龙精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继承发展,包容创新,幸甚至哉!

一、龙精神的自强不息与苦笋精神的艰苦奋斗。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龙能够腾飞于九天之上,掌控风云雷电,展现出无比的力量和威严。这种形象是中华民族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古代先民刀耕火种改造自然的艰苦创业,亦或是近代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奋起抗争,还是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之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民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发表了散文《苦笋颂》,期能彰苦笋精神,众士一心,振兴中华。198911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书画合璧《苦笋颂》,还加了《品艺小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彼时,正值粉碎四人帮后百事待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出现自由化浪潮。品艺小语针对时政,字里行间,字字语重心长,号召国人不厌弃祖国的贫穷,要弘扬苦笋精神,艰苦奋斗,振兴中华。1990年,美学泰斗王朝闻评价《苦笋颂》“苦笋颂之价值岂可限于美育”。2002年,历经三年选址、两年建设的立雪书院在永泰龙峰山隆重开馆,盛况空前。2012年,在立雪书院成立10周年的研讨会上,我总结立雪书院建设靠的是苦笋精神,更要以苦笋精神传承发展,世代相传。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祖可说,《苦笋颂》是传世之作,靠《苦笋颂》传承发展立雪书院如同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世代相传。

《苦笋颂》发表至今已近40年,其蕴含的先苦后甜,艰苦奋斗,创业维艰的精神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她和龙文化一样,将每个人身上与生俱来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性格激发出来,赋予无数个体以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推动民族的进步和复兴。

二、龙文化的修身正己与立雪书院的止于至善。

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极其丰富和复杂,其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并承载着深厚的象征意义。龙的身体长而蜿蜒,象征着力量和生命力。其角似鹿,给人一种威严和神圣的感觉。其头似驼,显得庄重而威严。其眼似兔,明亮而富有洞察力。其项似蛇,灵活而多变。其腹似蜃,象征着包容和富足。其鳞似鱼,既美观又坚韧。其爪似鹰,锋利而有力。其掌似虎,显示其勇猛和力量。其耳似牛,听觉敏锐。龙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世间一切美好的向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止于至善”理念的一种形象的体现。龙作为神话中的生物,具有无比的神力和威严,但同时也代表着正义和正直,是道德模范的代表。望子成龙,是家族传承中的重要理念,父母希望子女成为龙一样尊贵的人,更希望子女拥有龙一样的道德修为,止于至善。

战国时期的游吉,为郑国名相,提出了《九言》真经,“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复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九言真经体现出孔子倡导的儒家修身正已的精神。在多年前,我曾提出九立思想,为祖国立志,为人民立本,为文化立根,为家训立轨,为诚信立义,为清廉立德,为崇善立心,为往圣立国学,为天下(世界)立和平。与游吉的《九言》真经遥相呼应。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新儒学代表杜钢建先生在《游学文化,薪火相传-——<游学文化研讨会>在立雪书院举行》一文中曾评价说九言九立当为中华标杆名言,是望族游氏名人结合为人类作出的绝配的贡献,值得当下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认真学习和领会。立雪书院的宗旨是“积学储宝,止于至善”,立雪书院创院伊始,就贯穿“止于至善”文化理念始终。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王阳明也说“致良知”,不论出生如何、经历如何、地位如何,在芸芸众生中,“善”是普世的修身正己的准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作家许步书在《竹海书大善》一文中评论说“(游嘉瑞)在竹海书大善,道出为人为艺的真谛……将至高的‘善’,作为自己首先目的;这就是做人最高的责任和义务……”,福建电视台《慈善福建》播放《一位老书家的大善人生》中提到,一位八十高龄的智者,一位充满童心的长者,一位满怀爱心的老书家,他就是游嘉瑞。1994年,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为我举办的书法篆刻艺术展览。这次展览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振兴中华教育事业。展览期间义卖书法作品共得款200多万港元,悉数捐赠给福建省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乃一大善事,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举办展览、义卖亦为此善。福建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成立四十周年表彰特别奖游嘉瑞位列榜首。

善不仅仅是慈善,善良,更是一种高规格的修身为人的处事标准,是人类共同的价值,是社会合作的最佳状态,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龙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包含“善”文化,龙文化就是追求美好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龙”位列第四,这是将龙的精神人格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对修身正己的标准的追求。

三、龙文化的共同信仰与立雪书院五缘文化连五洲。

不仅中国人,全世界的华人华族,对龙都有着特有的、发根于民族血统基因的崇拜。“中国龙”团结着全球华人华族,这是“信缘”的力量。

1996年,我在《福建工商时报》刊文《弘扬五缘文化促进海外联谊》提出中国人喜欢讲缘份,亲缘、地缘、业缘、物缘、信缘五缘文化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族、华人、华裔有地域关系就有地缘之说,华族、华人、华裔有社会发展的物业关系就有物缘之说。五缘文化说是中国人如同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对生态不息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一样,对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理论抽象。它是中国人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的客观存在,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大统一、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的粘合剂。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团结全球华人华族的旗帜。世界华人华族都是龙的传人,以龙为媒,不仅可以更好团结56个民族,更能够与海外华人华侨产生千丝万缕的五缘情谊,与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人华族热情互动,团结奋进,为祖国的早日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积极的力量。

龙的信仰是“五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五缘文化具体的落脚点和发力点之一,五缘文化架起五座大桥,为增强华族华人华侨的凝聚力服务,推动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文化牵线,促进“三通四流”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

四、龙的传人的共同性与姓氏文化的民族性

本着水有源,木有根,人有祖的精神,本世纪初,我认真学习、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姓氏文化,创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并担任会长,倾注于姓氏源与流的研究工作,期以姓氏文化、家国情怀,激发人民大众爱国爱乡的思想情感。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龙的传人。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姓氏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标志,更承载着家族的血脉、荣誉和传承。但是在姓氏之上,龙的传人则是中华民族对自己身份的统称,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和敬畏,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和自豪。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姓氏文化表现出了姓氏族群的个性,富有家族、地域的色彩。这也是姓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姓氏之间通婚,交流与合作,不同的姓氏文化在这种交流中实现了融合,这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同姓氏间的文化共识在扩大,矛盾在和解,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天下华人一家亲的良好局面,“龙的传人”这一身份认同,便是这种共识的结晶,他具有广泛的共性和民族性。在姓氏源流的研究中,不断的溯源,不断寻根问祖,最终也必将会收敛于“龙的传人”这一民族认同的主题。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百家姓,家家都有自己的姓氏文化。但是,在百家姓之上亦有共同的身份认同,这就是“龙的传人”。姓氏文化研究与龙文化或许可以成为身份认同文化的两个分支,姓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和“龙的传人”的同一性相辅相成,将家文化与国文化有机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

立雪书院选址永泰龙峰山,历经两年建设,于2002427日隆重开馆,参加庆典的领导有专程从北京来的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李正亭夫妇,省委副书记何少川,省人大副主任王一士、黄文麟、张明俊,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陈增光、金能筹、李祖可,省军区司令员卢福祥、副司令林均业,福州市委领导赵守箴、方庆云、陈杨富等,以及省直厅局长40多人与各界人士1000多人。发来贺电的有习近平、陈明义、田鹤年、邹哲开、黄瑞霖、梁绮萍、荆福生、陈营官、孙晓华、王建双、张家坤、何立峰、陈大强等30 多个单位和个人。送来祝贺的气球花篮有150多个。

二十二年艰辛与辉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立雪书院成为了现代书院的典范。这与立雪精神、苦笋精神分不开,与龙的传人精神息息相关。在过去、现在、未来漫长的历史岁月和立雪书院的传承发展中,龙的传人精神与立雪书院文化现象交相辉映,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与时俱进,是推动立雪书院永续传承发展的精神支柱,为促进华人华族华裔的团结推波助澜,为推动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700298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