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书院论坛 -> 详细

千年文脉不断,走进中国书院,倾听穿越时空的朗朗书声(上)

转自公众号“中国文明网”

作者:文明新媒 | 文章来源:立雪书院 | 阅读数:1364 | 发布人:曾斌 | 发布部门: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7-04-22 09:41
更新时间:2017-04-24 21:45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悬挂于“东林书院”的这副名联,几乎为所有中国读书人耳熟能详,引以为铭。
书院,在中国教育史长河中一度是滔滔主流,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中国教育体系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巨大。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现书院为明、清各代重修增建,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嵩阳书院等登封一批建筑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
  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嵩阳书院正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声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开宝六年(973),现在的书院为康熙年间重建。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朱熹曾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清光绪二十九年,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唐代很多高雅之士来此读书。宋初扩建书院,现在书院建筑主要为明清修建。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八大山人)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宋仁宗皇佑五年,孙琛在故址建学馆十间,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应天府、嵩阳并为“四大书院”。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700298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