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人自觉地发现风物之美,苦笋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北宋词人贺铸,祖籍绍兴,生在辉县,因为一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人称“贺梅子”。贺铸有一首苦笋词《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一个辉县人,梦里的江南,是苦笋的清欢,是鲥鱼的鲜美,这是一个味觉的江南。另一位诗人陆游曾作过一首《苦笋》诗,诗文是:“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特别是这最后一句,放使干霄战风雨,一个干字,苦干加实干,一个战字,要有斗争精神,与困难斗。这是一个人格的苦笋。吃苦笋,就要在工作中敢于扛事、愿意做事、能够成事,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时站得出、豁得上、顶得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到一线摸爬滚打,练真功夫,学真本领,敢于吃苦,是中国人鲜明的政治品格。
明末文学家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交。”游嘉瑞一生有三癖,墨缘、石癖、嗜苦笋,于是有了《苦笋颂》。经过对中国书法史上的苦笋梳理,我们发现,游嘉瑞这篇苦笋文、苦笋书法,传承了唐代怀素《苦笋帖》、北宋黄庭坚《苦笋赋》、北宋贺铸“苦笋词”、南宋陆游《苦笋诗》的文字传统和精神传统。可以说,苦笋帖、苦笋赋、苦笋词、苦笋诗、苦笋颂,这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化史上的“五苦笋”。游嘉瑞《苦笋颂》发表49周年,其中“惟有创业之苦,始知兴业之甘”,预言和见证了过去半个世纪的风雨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在传大传统的基础上,阐发了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