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书院论坛 -> 详细

【学术】论游酢文化现象及其研究

作者:黄世平 | 文章来源:立雪书院 | 阅读数:2329 | 发布人:曾斌 | 发布部门: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8-07-01 10:44
[图文]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论游酢文化现象及其研究
原创: 黄世平  人民杂志  2017-07-17

福州烏山上有一处文物古迹,名字叫"九贤祠",奉祀着福建省历史上九位著名学者,而游酢名列第一位。

这就是一个游酢文化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游酢在福建省人民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本人在福建省泉州担任过泉州签判的官职,这一官职还不是产生游酢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二程理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而游酢在二程理学传承中的历史作用功不可磨。

经查史书:游酢在20岁上太学时就相遇到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颐接触了青年游酢之后称赞游酢说:"其资可以适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游酢这年轻人适合传承我程门理学之道。

历史上程颢、程颐二人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留下辉煌的"二程理学"于中国历史。某一年,程颢被派遣去担任河南扶沟县的县令。他却特意邀请游酢作扶沟县的教谕一职。



可见游酢年轻时就与二程理学家结下了渊缘。据史书记载,游酢于40岁时在洛阳正式拜程頣为师,专攻理学。曾留下"程门立雪"之历史佳话。结学后,游酢將二程理学带回福建,形成了独特的二程理学中的闽学体系。

正是这一闽学体系在福建历史上留下了"游酢文化现象"。我们仔细查一查福建文化史就会发现,游酢在46岁这一年弃官传道,正式开始传承二程理学。

他在福建的建阳县禾平里地方的一座高山脚下构筑一座草堂广收学生讲学,讲学之余著书立说宣扬二程理学,有「中庸义」、「注解孟子」、「注解论语」、「易说」、「诗二南义」等著作文章发表刊行。

同时,他的书法艺术也在传道授业过程中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游酢草书流传于后世,与苏东坡、黄庭坚、来䒥、蔡襄四大名家齐名。这就是流传史上的游酢文化现象。

这就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游酢的名字在福州乌山九贤祠中名列首位?当代人编辑出版的「中国书法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等辞典中间都收入了游酢的草体书作品。

福建省的许许多多名山大川也散布游酢的书法作品,福建省南平市博物馆就收藏有许多游酢书法作品的拓片。

当然游酢从政期间,勤政廉洁,惠政于民,功绩斐然。老百姓有口皆碑。这也是产生游酢文化现象于中国历史的一大原因。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继承二程理学的大儒。史称"程朱理学"。而朱熹对游酢极为崇拜,并且深受游酢理学思想的影响。



证据是在朱熹著作「四书集注」一书中曾引用了许多游酢的语录。而朱熹对理学的发扬光大也对游酢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推动力。
          
所以说,流传至今的游酢文化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程朱理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而游酢文化现象又反证了游酢在程朱理学中的历史地位,这句话如果能单独作为一篇论文的题目加以阐述展开那将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游酢在二程理学乃至整个儒学的传承过程中,其功不可磨灭。包括他的游体草书与"程门立雪"的求学故事。
          
研究游酢文化现象也就是研究中华文化史的一个课题。而中国文化史研究对于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人民有三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将这一瑰宝加以研究传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因此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责无旁贷。

而中囯传统文化几千年之堆积层非常之厚重,分门别类的研究展开在所难免,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对每一个著名历史人物文化现象之研究,于是就很自然地出现对游酢文化现象的研究。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间,理学与儒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关系也极其密切。而在研究儒学在宋代和明代时期的表现时,特别是在研究儒学家、理学家思想在宋代与明代时期对社会、对文化、对经济的不同作用时,难免地会接触到二程理学,而在二程理学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游酢文化现象的研究。



因为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游酢和他的弟子们的思想文化在当时(包括宋代与明代)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表现对程朱理学的传承又发生着怎么样的历史作用?

通过多番研究与探讨,得出的答案是游酢与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们在宋代与明代时期,对社会、对文化、对经济都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论文篇幅限制不便一一列叙历史事实,单举福建省福州巿乌山景区里面的"九贤祠"的构建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这座文物古迹就是始建于宋代。

后人将游酢定位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一个证明。证明了游酢及其弟子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贡献,在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贡献。

在当今我们宣扬精神文明正能量的过程中,研究宣传游酢文化现象对启迪国人的思想,进行思想文化方面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游酢文化现象的意义。

在研究游酢文化这一方面,到目前为止称得上是前驱者和学科带头人的不是别人正是游嘉瑞同志。



游部长首先把对游酢文化的研究从相对狭獈的家族源流探讨中前进一步,进入到更为广袤的文化研究之中去。

他充分认识到游酢文化不仅仅是游酢后代人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他充分认识到应该集宗族文化、儒释道文化、周易文化于一炉来研究游酢文化。

这样一来,游酢文化研究命题就大大地多了起来,把对游酢文化现象的研究提升到能安邦、能齐家,在现代軍事、政治和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研究意义,很高研究价值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游嘉瑞部长是当今游酢文化也可以说是程朱理学的真正传承人与传播者。

今年十月在湖南大学正式挂牌成立的湖南省游酢文化研究会正是在游嘉瑞部长的传承影响与传播指导下得以顺利成立的。



据湖南游建国同志的一篇发表于百度文库的文章,文章题目是叫「游酢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一看标题就立马证明了这一点。
          
游建囯同志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湖南省游酢文化研究会成立经过,他说,他们,包括中华游氏网的总版主游家陶等同志,他们起先只想成立湖南省游氏宗亲会这一类社团,但在向湖南省民政厅审批受阻,是游嘉瑞部长亲自指导他们,要他们从狭隘的宗亲会走出来,去研究发展宗族的文化事业,这才是祖先的真正遗产。

并为他们寄去福建省游酢文化研究会的资料详细到研究会的章程一类细节文件供湖南同志参考借鉴。

游部长还如同导师一般亲自去湖南听他们汇报湖南省游酢文化研究会的筹备与注册登记情况,并再次向湖南省的同志阐述宗族与宗族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回闽后又多次打电话要求他们在送审注册研究会的过程中要和湖南大学社科学院联系,联合他们共同成立湖南省游酢文化研究会。

果然,因为有游部长的详细指导使得湖南省游酢文化研究会得到顺利审批,顺利成立。

可以归纳起来说一句:是游嘉瑞部长把游酢文化的研究带到湖南省,带进湖南大学去的。

这就是论据。这就充分证明了游部长是游酢文化研究的带头人和薪火传承人。我们要学习游部长都来担当这一带头人和薪火传承人。
 

        
我是福建省老艺协诗词委员会与书法委员会、福建省老科协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一员,对作为理学家、书法家、教育家的游酢文化特别是游氏书法情有独钟,我同时也是游嘉瑞部长的一名学生,抱着游酢文化传承人的心态写这篇论文,并来到永泰立雪书院参加游酢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所发表的以上意见如有错误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游嘉瑞部长,谢谢大家。下面赋五绝一首:
          
东南风水地,瑞气注永陽。
游老揮毫处,贤人聚会堂。


《作者简介》

黄世平: 男 ,1946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 福建省闽淸县 ,高级职称;1986年加入福州市作家协会,曾在「厦门文学」发表「粉退梅梢 试花桃树_评许步书小说」的文学评论文章;曾在新加坡国「海峡诗刊」发表「论天才诗人」为题的长篇诗歌评论;曾发表「黄世平诗文选」个人书集十几种;有书法作品获金奖、银奖,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过,作品入选多部书法合集,兼任多家书画社顾问;退休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省老年书画协会诗词、书法委员会与福建省老科协,诗文字创作从未停止过。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7002982号-13